2008年3月5日

獨立書店-城市的文化風景

【記者潘紀綸導覽】全球化影響下,「連鎖」產業如爬藤般迅速擴張,除了大型商場與連鎖咖啡店,圖書業也出現了誠品,形塑出文藝氣息吸引大眾。此外,網路科技席天蓋地的佔領生活,亞馬遜和博客來網路書店來勢洶洶,現代人只要在家就能瀏覽新舊各類書籍訊息,甚至可見網路書展等活動,逐漸降低了大眾出門到實體書店的意願。

就如破週報399期,周郁文所撰<全球連鎖時代下的獨立書店>一文所述:

我們都知道誠品的確是個好空間。我們也無法抵抗博客來每日一書六六折的誘惑。

連鎖、網路浪潮推平世界中,東西皆然,<小書店活得還好嗎?>即描述了英美法德等國的獨立書店現況。總觀看來,現實業界對獨立書店並不太友善,經銷商對於比起連鎖書店相形弱勢的通路,大抵來說態度也並不積極。

但還是有那麼些人,不管是經營者或讀者,持續的迷戀著獨立書店,為了它的存在而努力;在今年二月二十六日,小小書房聯合有河book草葉集東海書苑以及洪雅書房共五家獨立書店,發行了非獨不可-獨立書店大小事電子報,希望藉由網路的高能見度,讓更多人知道獨立書店的特色。

究竟獨立書店的迷人之處為何?

<全球連鎖時代下的獨立書店>中寫道,
獨立書店相對於連鎖書店,在服務態度上其實熱情得多,它多了一股歷史性與獨特性,與讀者之間往往產生強烈的感情聯繫。
當然雙方購書前的熱烈討論與下次書店重逢時的心得交換樂趣,也往往是強勢書店所推出「暢銷書排行榜」所無法取代的。

<書店獨立運動>也提及:
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聰就認為,獨立書店不只是在通路上的獨立,而是態度的獨立,是城市裡面重要的文化景觀,豐富了城市生活。

如果說,獨立書店的消長,間接標竿著城市文化生命力的興衰,是否意味著社會對於獨立書店都責無旁貸。

部落客換日線<留住一間獨立書店!>中疾呼:
當誠品開始有了新的遊戲規則;當我們意識到這些商業模式;當我們被迫接受「書店」不再是個提供好書存在的地方;當我們不能再在所有的大通路找到「不好賣」的書,我們怎麼可以捨棄那些還在努力經營的獨立書店?

但部落客Vanque<獨立書店的存活是誰的事?>中也提問:
如果說難聽點,在這個資本主義社會之中,任何事物的存活,雖然不能說自己一定能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,但,存活,絕對有百分之九十以上,是自己的事。問題在於:為什麼,為什麼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藝文生態?為什麼我們應該要讓更多的獨立書店生存下來?

也許,回歸本質,獨立書店要找到更多的機會,得仰賴人文風氣的培養與更加活絡的閱讀環境,而讀者所能做的最好支持,應該是保持自身對於閱讀的熱情。

就像小小書房說著,「因為對書的愛情,我們存在」;只要有人愛書,就會有愛書人的地方存在。